非理性效應 - 丹尼爾.克羅斯比

IMG_1006.JPG

面對低薪的我們總是在想怎麼突破逆境,在我身邊常聽到的有2種方法:

  • 增加主動收入:換工作、找兼職、做副業
  • 創造被動收入:投資理財

投資的門檻比起換工作更低,只需要去開證券戶或是去銀行開外匯戶就能夠開始了, 因此多數人會想透過投資創造錢滾錢的效果,但在如此龐大的資本市場,我們要如何尋覓出市場的規則並不迷失方向?

因此跨足心理學及行為金融學專家的丹尼爾.克羅斯比提出了「投資的失敗,來自你的本能」的論點,他藉由各種不同的實驗論點來說明人類的大腦運作的方式

你知道大腦是懶惰的嗎?

大腦總是在尋找節能模式,並不想努力工作,此我們常會依賴他人的想法,而少了思考;在生活中依靠自動駕駛的車子回家似乎不錯,但是套到投資裡可能不太妙...

跟我一起來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以及這些行為對投資所造成的影響吧!

大腦的運作反應

『成功投資的關鍵,就是要跟先認識到,我們跟每個人一樣,都受到行為偏見的嚴重影響。』

面對誘惑的反應

麥克勒爾曾做過一連串的實驗,讓受測者在延遲獎勵及立即獲得獎勵中做選擇,並檢測他們的大腦活動狀況。檢測結果顯示,當選擇立即獎勵時,腦腹側紋狀體、中央框額皮質和中央前額葉皮質都有活動跡象,這些大腦部位都和藥物上癮及衝動行為有關。期望得到立即獎勵時大腦也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讓我們感到快樂),讓受測者更難以抗拒立即獎勵的誘惑。

大腦習慣追高殺低

延伸上一點提到的多巴胺,我們的獎勵系統主要跟多巴胺有關,而多巴胺是讓大腦感到開心的化學物質,因此我們得到獎勵後會有提升冒險的衝動,來刺激更多的生理刺激,而恐懼則相反。當我們投資獲利時(如同得到獎勵)會更願意在多頭市場冒風險,然而當大盤情況不佳時,我們又會因為害怕失去而不敢進場,也因為這樣的行為模式導致追高殺低的情況發生。

對虧損的恐懼

等到吃光食物才來煩惱已經太晚了,因此人類會有預期的準備而先儲存糧食,因此為了避開虧損,大腦也演化成特定部位來處理。預期虧損的時候大腦的前腦島會開此活動,而前腦島是一個跟身體疼痛、焦慮等負面情緒起反應的部位,因此在面對虧損時就好像經歷了這些痛苦,所以我們會對虧損有深刻的記憶。

而虧損的恐懼是不容易消失的,透過勒杜的實驗可以觀察到:將電擊及聲音同時刺激老鼠,會使老鼠對聲音產生恐懼,等老鼠對聲音恐懼變成制約行為後,就不再施加電擊,讓老鼠遺忘電擊與聲音的關聯性。等到老鼠不害怕聲音後,研究人員為了瞭解大腦的反應切開老鼠的大腦並將大腦皮層和杏仁核的神經連接切開,再次播放聲音,老鼠嚇壞了,因為恐懼並不曾消失,而是被腦皮層所壓抑了,透過這個實驗顯示,我們的大腦會緊抓恐懼的記憶不放。

只記得開頭跟結尾

我們特別容易只記得開頭和結尾,在心理學理稱為"初始效應""新近效應",什麼?你不覺得嗎?試試花10秒鐘的時間記住下面一排字單字,10秒後看看自己還記得幾個字

敵人/年度/緊張/過敏/世紀/空洞/爭議/開花/大腿骨

我自己測試後的結果是,我只記得敵人/年度/緊張/過敏/世紀/空洞/爭議/開花/大腿骨,就像是看一本小說/電影一樣開頭的劇情不太容易忘記,但中間的細節時常被遺忘,最後再來個難忘的震撼結局。

季節影響

動物在冬眠前會囤積足夠的脂肪來過冬,我們的祖先也會提前準備足夠的糧食,雖然現在的人類已經不需要儲備糧食過冬,但這些季節因素還是深深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作者提出在春季及夏季市場的儲蓄和投資活動都會變得熱絡起來,即使是與北半球相差六個月的澳洲也有一樣的現象。

過多的資訊會影響我們的思考

越多的資訊,我們就會越難做出選擇,尤其是在早餐店選擇要吃什麼早餐的時候,我總是要花10分鐘以上想要吃什麼,選擇太多了...在沒有特別想吃什麼東西時真的無法抉擇,反而是在家裡煮早餐時因為受石材的限制,選擇很少的情況下,馬上就能決定好要吃什麼,

作者在這方面則提出了"基本比例謬誤",試看下圖的兩個敘述,你認為下面哪個選項更有可能呢?

基本比例謬誤.png

明明選項一的範圍較選項二大很多,但大部分的受測者卻認為選項二較有可能,這就是在眾多雜音中迷失了真正的機率訊號。

大腦的三種過度自信

  • 過度精確
  • 過度定位
  • 過度估算

說了這麼多大腦的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避免上述的情況呢?

對抗及利用大腦

分散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觀念我想大家都很了解,多元分散是對不確定性的一種閃避方式,當投資的某個產業狀況不好時,在其他投資的產業裡可以平衡好跟不好的情況。

而書中有提到很明確的分散數量,華盛頓大學的約翰及艾雪發現,投資組合的股票若超過20檔,則分散風險的好處反而會急遽下降。在"投資分析與組合管理"一書中也提過"...多元分散的利益達於最大者,有90%是來自十二檔至十八檔股票組合的投資"

教別人

利用物理大師理查費.曼提出的費曼技巧來讓自己更了解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透過教導的方式能夠讓心智與情感達到同步,也會因為為了教導別人,會去確認每個資料的正確性,並透過自己的吸收消化後,統整的教導給他人。

費曼技巧.png

採取外部觀點

依靠外部的資訊與手中的資料作為比對,能夠將分析的結果更貼近實際。

管理四個過度自信的技巧

由鄧寧-克魯格效應的大衛.鄧寧所提出

  • 終身學習
  • 敬始慎初
  • 慢下來
  • 分辨自信的時機

買你不知道的

心理學稱為"曝光效應"也就是因為熟悉而產生偏好的過程,為什麼要避免買我們熟悉的東西呢?因為我們會把自己熟悉的事物看作是風險較低的選擇,而誤以為是好選擇,但實際上並不然,因為熟悉而可能減少了認真分析資訊的步驟。

而單單是"擁有"這件事就會造成價值觀的扭曲,因此要制定好規則才能夠徹底擺脫"曝光效應""稟賦效應"的束縛。

訂定規則、堅守原則

最後我認為,作者在這本書中最重點要傳達的觀念就是要避免情感性的決策,最重要的就是在理性時訂定一套標準的規則,投資的交易處理都透過這套標準進行,因此要堅守我們所訂定出的原則、逆勢操作,並同時培養實力,加強對錯誤訊息的排除才能夠避開上述這麼多大腦影響的行為。

 

是否推薦這本書呢?

  • 書中傳達很多"有依據"的觀念,對於數據控會非常喜歡這樣的書籍內容
  • 章節編排的一致性稍嫌不足,因此會有類似的觀念在前、中、後反覆出現
  • 屬於入門類的書籍,概念不會太深,但專有名詞多會需要時間消化

我自己推薦在看專門的投資理財書籍(例如台股分析類的書籍)前先看這本書,因為這本書主要傳達的資訊處理的觀念,透過這本書的觀念可以讓我們在吸收新資訊時更冷靜分析思考,像我自己則是在生活上看到大家的行為會想到這本書的內容,而有一些反思。

書的內容太多了,很多作者提出的論點跟理論並沒有全都寫到這篇文章中,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了解了解!!

 

購買連結:

柏克萊非理性.png

 

 

arrow
arrow

    R.W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