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 』
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證實法則
讓作者帶著我們利用"系統化"以及"複利效應"的方法將原子習慣巨大化
作者把習慣的養成用四個模型作比喻,這四個行為改變的法則分別為: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每個階段作者都以實際的範例作為解說,案例主要以生活化的事件去說明,從案例中能觀察到自己平時的行為模式跟這四個模型的關聯性。
除了四個行為模型之外作者將培養習慣的成果用複利的概念說明,利用複利概念讓讀者更目視化且更直白的理解累積小成果能帶來更多的收穫。
複利剛開始的成果並不顯著但透過時間的成長到後期能夠顯著的看到成長,就如同我們常見的複利計息一般,投資(習慣)在起初投入的金錢(心力)很多卻不一定能夠看見成果,需要一段長期的時間才能夠看見實際帶來的報酬率(成效):
以下簡述各階段執行的方法以及我自己的依照書中內容練習的範例作為比對,
在之後我也會更新依照書裡的方法我是否能夠培養出一種習慣。
在開始說明前作者提了兩個觀點讓讀者會更想了解後面書的內容及自己要如何成長
- 改變身份認同
- 身份認同攸關你相信什麼,比起想要達成什麼習慣來說,從根本相信自己想成為有這種習慣的人能更有動力。
- 舉例來說『我想要變瘦』這件事會讓人不敢亂吃東西,但當我把自己當成『一個注重身體健康的人』時我便會自然而然地挑選有益的食物。
- 信任自己
- 決定自己想要成為哪種人,而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完成這件事,就像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愛閱讀的人,因此我可以輕鬆地兩天看完一本書,因為我相信我熱愛閱讀;反之每每計畫的運動計畫我都沒辦法達成,因為我總覺得自己不擅長體育、很遲鈍。
- 決定自己想要成為哪種人,而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完成這件事,就像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愛閱讀的人,因此我可以輕鬆地兩天看完一本書,因為我相信我熱愛閱讀;反之每每計畫的運動計畫我都沒辦法達成,因為我總覺得自己不擅長體育、很遲鈍。
第一階段:提示-讓習慣顯而易見
『促使大腦開啟一個行為』
- 習慣計分卡+習慣堆疊
- 為了讓習慣顯而易見必須先列出目前生活習慣的每個步驟,並分析每個習慣是好或壞(習慣計分卡) 。
- 計分完後便可以把自己想培養的習慣穿插至適合的原有習慣中 。
- 下圖中黑色字是我原有的習慣 ,紅底黃字是自己想穿插培養的習慣,為了讓自己培養運動習慣,所以我插入放運動服在床上讓我回家後能更輕鬆換上運動服(讓習慣顯而易見), 動作越簡單越能成功。
- +代表好習慣 =代表沒有好壞 -代表不好的習慣
- 習慣是好是壞取決你想成為的身份 (滑手機是減少唸英文的時間給壞)(玩遊戲是為了拍影片給好)。
寫的越細越能幫助自己檢視習慣以及加入想培養的習慣
- 下圖將想培養的習慣用到的APP換到顯而易見的地方增加使用的機會,想消去的不良習慣換到後面
第二階段: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
『動機及慾望』
- 範例:激勵刷牙行為的並不是刷牙的動作而是口腔清爽的感覺
- 習慣的成因來自行為發生前預期得到得成果,因此在執行習慣後給予適當的獎勵能夠讓習慣更具吸引力
- 在書中提到腦內啡的變化,實際腦內啡上升最高的情況發生在事情發生前(預期心理)時,因此執行前預期好的成果會使腦內啡上升並感覺快樂,使成為習慣的一大動力
- 但渴望會隨著頻率發生而且減少,因此要利用階段性的規劃去讓渴望不會因此個停滯
回應-讓行動輕而易舉
『能以想法或者行為方式所呈現』
- 作者提到習慣並不是多久時間能夠養成而是做了多少次能夠培養成習慣,因此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品質
- 若設定的目標太高則很難做到高次數的執行並且很容易放棄,因此在決定費力前就需停止
- 如下圖所示,在這個階段要把難度細分,從簡單的習慣做起才不容易放棄:
第二階段:獎賞
『每個習慣的終極目標』
- 完成習慣時便給自己一個獎勵,開心的感覺能夠增強下次執行習慣的動力
- 追蹤自己執行習慣的達成率,像集點一樣讓人想把點數集滿而增加執行率
- 給自己的獎勵{執行一項習慣培養後能夠玩一場遊戲}
這是一本很好的習慣培養工具書,推薦給正在迷惘如何培養興趣及習慣的人,相信月度過書中的理論會更能了解作者想傳達的觀念,以及相信培養習慣並不是一件難事!!
讓我們一起來培養好習慣吧~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